教师资格认证面试评审团队由三部分专家组成:高等教育学科专家占比约35%,基础教育教研员约占40%,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占25%。所有评审专家需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专项培训,取得省级考官资格认证后方可参与评审工作。
评估维度 | 考察重点 | 典型观测点 |
---|---|---|
教学实施能力 | 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 | 教学环节衔接、板书设计、师生互动 |
专业思维品质 | 逻辑分析与应变能力 | 结构化问题处理、教学难点突破 |
评审过程中特别关注考生的课堂呈现能力,要求试讲环节需完整包含导入、新授、巩固、总结四个基本模块。教学语言需符合学科特点,理科类课程要求表述精准,文科类注重情感传递。
面试开始的90秒形成首因效应,考生的仪态仪表、眼神交流、声音控制将影响考官的初始判断。建议入场时保持适度微笑,着装遵循"三色原则",女考生可化淡妆提升专业形象。
试讲过程中考官的关注点呈现阶段性变化:前2分钟考察教学结构设计,中间5分钟侧重知识点讲解,最后3分钟观察课堂应变能力。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,在板书设计处可适当放缓节奏突出教学重点。
每日进行15分钟微格教学训练,使用手机录制试讲过程。重点回看教态表现,观察是否存在多余手势、频繁走动等问题。建议对照评分标准逐项检查,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提升计划。
结构化问答环节准备需建立问题类型库,将常见问题归纳为应急处理、职业认知、活动组织等六大类。回答时采用"STAR"结构:情境描述(Situation)→任务目标(Task)→行动措施(Action)→结果反思(Result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