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级会计师考试的难度,其实是“会者不难,难者不会”。从数据来看,但实际出考率仅50%左右。也就是说,只要你坚持走进考场,就已经超越了一半的竞争者。
1.评职称的刚需证书
在国企、事业单位、央企财务岗,中级是评中级职称的必备条件;
是很多单位“财务主管”“主办会计”“科长”级别的起点门槛。
2.体制内工资晋档依据
在财政系统、审计局、税务局等单位,有无中级直接决定工资等级;
部分城市(如深圳、苏州、杭州)明确将其纳入人才积分体系,可加分落户。
3.招聘门槛证书
大型企业财务岗、中高端事务所明确要求“具备中级职称”;
没有中级证,只能做基础账务或出纳,很难晋升主办岗。
4.CPA跳板证书
中级和CPA有高度重合内容(尤其是《会计实务》),是考CPA前的“预备役”;
通过中级再学CPA,思路更清晰,节省时间。
备考策略:科学规划,高效提分
1.科目搭配:
一年三科:适合基础扎实、时间充裕的考生,建议先攻《中级会计实务》,再搭配《经济法》缓解压力。
两年三科:首一年考《中级会计实务》+《经济法》,第二年考《财务管理》,避免两科高难度科目扎堆。
2.分阶段复习:
基础阶段(3-6个月):系统学习教材,结合网课理解重难点。例如,用三色笔记标注《中级会计实务》的长期股权投资、合并报表等高频考点。
强化阶段(1-2个月):主攻真题和错题,尤其是《财务管理》的计算题和《经济法》的案例分析题。
冲刺阶段(1个月):模拟考试环境,每天刷1套真题,重点背诵《经济法》法条和《财务管理》公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