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人体动态规律是动漫人物线稿创作的基础,从骨骼转折点的定位到肩胯连线的动态控制,本课程通过十二个典型动态案例演示,帮助学员建立三维空间意识。动态轴线分析法能有效解决人物姿势僵硬问题,特别是在处理奔跑、跳跃等复杂动作时,需注意重心偏移与肢体协调的相互关系。
教学模块 | 训练重点 | 课时安排 |
---|---|---|
基础动态构造 | 骨点定位/轴线控制 | 16课时 |
性别特征表现 | 肩胯比例差异 | 12课时 |
复合动态创作 | 重心平衡处理 | 20课时 |
人物面部绘制采用三庭五眼测量法,结合动漫风格调整五官比例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角色设计,课程特别设置面部肌肉运动轨迹分析模块,通过32种表情肌群变化示范,使学员能够准确表现喜怒哀乐等情绪特征。眼部结构作为视觉焦点,需要重点练习虹膜反光、睫毛走向等细节处理技巧。
课程设置动态速写强化训练,要求学员完成每日5组动态速写作业,通过量变积累实现质变突破。针对常见错误类型,开发了动态比例校正工具包,包含8种典型错误修正模板。进阶阶段引入服饰褶皱与动态关系研究,重点解决布料垂感与肢体运动的空间协调问题。